引言

戈登,这位在清朝末年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,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。他既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见证者,也是协助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的洋枪队首领。在英国,他被尊为英雄,而在中国的历史记载中,他却被称为屠夫、刽子手。本文将深入探讨戈登的战争生涯,揭示这位英雄背后的真实战场。

戈登的早年经历

戈登于1833年出生于伦敦一个军人家庭,16岁便进入英国皇家军事学院学习,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。1853年,戈登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,并在实战中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职业军人。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,戈登随英军到达天津,参加了多次重要战役,并见证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事件。

洋枪队的组建与戈登的崛起

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,戈登接管了清朝雇佣兵洋枪队。在此之前,洋枪队的领导人是美国人华尔,华尔在对慈溪的攻击时阵亡。当时的江苏巡抚李鸿章,要求斯特维利另指派英国军官来指挥洋枪队。斯特维利选择了戈登,这时的戈登已经是一个少校了。1863年3月,戈登正式成为洋枪队的指挥官。

戈登与太平天国战争

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,戈登率领洋枪队协助李鸿章镇压太平军。在苏州之战中,戈登与太平天国慕王千岁谭绍光展开激烈厮杀,尽管他们身处不同的阵营,但彼此之间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戈登的回忆录《太平天国史料译丛》中,详细记载了戈登与谭绍光之间的往来情况,以及李鸿章苏州杀降的经过。

戈登的争议与评价

戈登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极有争议的人物。在我们官方的历史记载中,他被称为屠夫、刽子手。然而,在英国人的心目中,他却被视为英雄,被誉为“不列颠帝国的拯救者”。这种评价的巨大反差,反映了戈登在战争中的复杂角色。

结语

戈登的战争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,他既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见证者,也是协助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的洋枪队首领。尽管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存在争议,但不可否认的是,戈登在战争中的角色和影响,是研究清朝末年历史的重要一环。